文/亞東紀念醫院復健科 陳惠文醫師
三至五歲與八至十一歲年齡層的幼童,白天活蹦亂跳的小朋友,夜晚卻三不五時哭鬧地說腳好痛,可能是生長痛在作祟。
醫界對於生長痛的成因,目前仍找不出確切原因,它的發作部位不固定,好發於夜晚,集中於下肢,卻忽左忽右,與骨癌、肌腱炎固定在某一處發作情況,有很大的不同。一般肌肉、骨頭或關節的疼痛多半是在用力的時候較嚴重,譬如走動、跑步時會更疼痛,而在休息不出力時,疼痛會大幅減少,生長痛卻恰恰相反。
有人認為生長痛是長的太快所導致,但人們生長最快速的時期,應該是十二至十八歲間,但這卻不是生長痛好發的年齡層,事實上骨骼生長是不會特別疼痛的,可能因為生長痛好發於未成年孩子間,所以把這種情形叫做生長痛。有學者認為可能是骨頭與肌肉生長的速度未能協調所致,骨頭長得較快而肌肉長的較慢,所以關節處會有肌肉牽引的現象。研究發現有生長痛的小孩,他們對痛的忍受度往往比一般小孩低。
生長痛多發生在下肢的大腿前面、小腿後面、膝部關節後面等部位,不固定部位,不會紅腫熱、硬塊等現象,發作時間多在三十分鐘以內,但小朋友可能會痛到哭醒,讓家長擔憂不已。若醫師經由理學檢查、驗血、X光等影像檢查皆無異常,這類生長痛多可在長大後不藥而癒。
家長面對生長痛,可在孩子發作時給予安慰,並適時給予熱敷及按摩,或至復健科接受物理治療伸展肌肉等運動,只有當疼痛劇烈時才須投予止痛藥。生長痛是良性的暫時現象,多只發生一、兩次,但少數孩子會反覆發作,直到年歲稍長就自然消失了,不會有任何的後遺症。
值得注意的是,部份疾病也常以肢體疼痛為表現,這時家長要注意孩子是否有疼痛固定於一處?患部是否有紅腫熱痛?能否觸摸得到腫塊?疼痛時間在三十分鐘以上?有食慾異常及跛行?白天是否也會疼痛等情況?
如果有上述任何一項表現,家長應帶著孩子前往醫院檢查,臨床上骨樣性骨瘤患者,也常以夜晚疼痛為表現,骨癌初期也常以酸痛不已為症狀,另外,細菌感染或關節炎疼痛會固定於一個地方,局部有紅腫熱痛,這些疾病需要家長和醫生多些細心,才能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得到較好的預後。
本文摘自:亞東醫院院訊電子報第8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