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4日 星期五

父母迷思

學別人教孩子 且知道為什麼?
別犯了父母的十大迷思
1、過度照顧︰ 
2、過度安排︰ 
3、說教太多、身教太少︰ 
4、只關心學業,忽視其他生活能力的培養︰ 
5、用【買】來滿足孩子︰ 
6、完美主義︰ 
曾經在醫院負責輔導工作的教育學者游乾桂發現,許多被送進精神病院的孩子,往往是父母造成的,他們被父母的要求與渴望逼的喘不過氣,最後只好宣佈放棄。 
游乾桂認為父母應該給孩子一條活路,也給孩子一條退路,如果孩子沒有辦法考上第一志願,他也還有一條退路,退一步海闊天空也不一定。 

7、害怕輸在起跑點︰ 
8、 負面的言語太多︰ 
如果你有機會把你和孩子對話錄音下來,你可以分析一下,你會不會在言談中不斷地出現負面的語彙,例如︰「你不要…」「你不可以…」「為什麼你都不聽我的話…」「你今天在學校有沒有闖禍…」。負面的交談太多,其實很容易啟動人的防衛機制,你每次看到孩子就糾正他的缺點,他的大腦會漸漸形成一種反應,一看到你就緊張、害怕、甚至產生敵意。在心理學上有所謂的「痲痹化作用」與「明朗化作用」,負面言語加強「痲痹化的作用」壓抑了孩子的天賦,正向的言語卻能啟動「明朗化作用」,因為有人欣賞鼓勵,孩子會表現的更好。 


9、透過孩子活出自己︰ 
10、忘了享受做父母的樂趣︰ 
孩子快不快樂,其實是評量父母最好的指標。孩子快樂,才是最重要的,做父母除了要盡責,也別忘了享受孩子帶給你點點滴滴的幸福與滿足,要能經營親子間的快樂時光,做父母其實很快樂。 

4大教養迷思,挑戰「超完美父母」

日本有研究發現,青少年犯罪在幼兒3歲之前決定。這聽起來很駭人聽聞,然而根據板橋地院少年保護官盧蘇偉的研究觀察,孩子在6歲之前與父母的關係,和孩子未來會不會藥物成癮,或會不會成為一個負責的人,以及未來會不會失去人生的方向等都有相關,「安全的依附經驗,是無法等到父母有空了再回來陪伴」
孩子的負面行為--------大人的反省-------最壞可能
  1. 愛吃醋----處理不當---------轉移需求
  2. 喜新厭舊----給的頻繁------奢侈
  3. 自私----------處理不當------人際關係差
  4. 有心機-------嚴格的心理遊戲------人際關係差

自己是否擁有這36種能力?

"希望教室--教孩子一生最受用的36種能力"這本書是"蘇明進"老師所著作的
內容可讓我們省思一件事
未來的能力只靠"讀書"就可以了嗎?
書中的36種能力不妨也可參考一下
新學期聯絡簿每週主題
能力 1: 隨時隨地, 都可以幫助別人---每日一善
能力2: 要培養閱讀習慣----每天30分
能力3: 禮貌要練習, 就會成為習慣-----誰說我有禮貌?
能力4: 做錯事, 要會反省-----我錯了.吾日三省吾身
能力5: 要學習尊重他人------什麼是尊重?
能力6: 每一種生命都值得感動與被尊重-----為什麼?
能力7: 要擴展生活經驗------學習與生活的關係
能力8: 讀書是為自己, 不是為父母或老師---我喜歡念書嗎?
能力9: 教別人功課, 你會更融會貫通----我教過誰?
能力10: 付出愛心-----我幫過誰?
能力11: 學習同理心與感恩心------我為誰想過?
能力12: 學習與父母更親密------洗腳活動
能力13: 要學會溝通---我怎麼做?
能力14: 激發學習動機, 更有學習的樂趣與成就感----我喜歡的學習有幾項?
能力15: 付出, 會收獲更多----我付出?
能力16: 你可以為地球盡一份心力-----環保我能做?
能力17: 學習打敗害怕, 改變害羞的自我----我害怕?
能力18: 要會打掃------一塵不染的美感
能力19: 學會窩心-----我的貼心
能力20: 別小看自己------我會修東西
能力21: 學習跟音樂教朋友-----我聽?
能力22: 最熱情的表達------老師請用茶
能力23: 要誠實--------我會面對自己的缺點
能力24: 要學會解壓------大笑三分鐘
能力25: 帶著快樂放學去-----工作只佔1/3
能力26: 無論遇到再大困難, 都不能放棄自己---怎麼鼓勵肯定自己?
能力27: 要懂得感謝------我知道誰為我好?
能力28: 要記得微笑---我何時不笑
能力29: 累積不同的體驗------勇士愚人節
能力30: 要學會讚美------跟五個人說好話
能力31:學習態度要積極----什麼是積極?
能力32: 要學會默默付出---我默默做了什麼?
能力33: 要學會改變-----------我改變了多少?
能力34: 傾聽, 讓關係更親密------我知道誰的苦惱?
能力35: 要學會貼心----我想讓誰快樂?
能力36: 要正視自己的問題----我的缺點改了嗎?

食物與健康

腹脹氣的「產氣食物」包括:豆類、包心菜、洋蔥、綠花椰菜、球芽甘藍、青椒、茄子、馬鈴薯、地瓜、芋頭、玉米、香蕉、麵包、柑橘類水果、柚子和添加山梨糖醇(甜味劑)的飲料及甜點等。
吃什麼能幫助睡眠--含色胺酸的食物
色胺酸(一種必須胺基酸)是天然安眠藥,它是大腦製造血清素(serotonin)的原料。血清素這種神經傳導物質能讓人放鬆、心情愉悅,減緩神經活動而引發睡意。
色胺酸會藉著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質的飲食組合,及先吃碳水化合物、後吃蛋白質的進食順序,順利進入大腦中,許你一個安穩的睡眠。
富含維生素B群的食物
維生素B2B6B12、葉酸及菸鹼酸,都被認為和幫助睡眠有關。維生素B12有維持神經系統健康、消除煩躁不安的功能。
東京國家神經學及精神疾病中心的研究發現,讓慢性失眠患者服用維生素B12數天後,多數人的睡眠情況都獲得改善,一旦停止服用,失眠的問題又回來了;《睡眠》期刊中也有報告指出,維生素B12能使難以入眠及常在半夜醒來的人,改善睡眠情況。
維生素B6可以幫助製造血清素,而且它和維生素B1B2一起作用,讓色胺酸轉換為菸鹼酸。「人體中如果缺乏菸鹼酸,常會焦慮、易怒,進一步讓人睡不好,」台北醫學大學營養師張皇瑜解釋說。
醫學上,菸鹼酸(維生素B3)常被用來改善因憂鬱症而引起的失眠。阿拉巴馬大學的研究也指出,菸鹼酸能延長快速動眼期的時間,減少失眠症患者在夜間醒來的次數。
維生素B群豐富的食物,包括酵母、全麥製品、花生、胡桃、蔬菜,尤其是綠葉蔬菜、牛奶、肝臟、牛肉、豬肉、蛋類等。
富含鈣和鎂的食物
鈣質攝取不足不只會增加罹患骨質疏鬆症的危險,也可能讓你睡不好。國外的研究發現,鈣質攝取不足的人,容易出現肌肉痠痛及失眠的問題。
鈣和另一種礦物質鎂併用,成為天然的放鬆劑和鎮定劑。人體內的鎂含量過低時,會失去抗壓能力。
每天固定喝2杯牛奶,鈣的攝取量就不會缺乏,不喝牛奶的人,多吃帶骨小魚、綠葉蔬菜及豆類來補充。別忘了,適量攝取維生素C可以幫助鈣質吸收。
從香蕉及堅果類中可以攝取鎂,偶爾吃點巧克力也不錯,但不要過量了。
1.咖啡一天不超過2杯,且避免在下午4點之後飲用。
2.每天飲酒不超過2杯,而且不要在上床前2小時內喝酒。
3.晚餐不要吃太多,建議吃一些含蛋白質的食物,可以避免半夜太飢餓而醒來。
4.中午和晚上少吃會令人腹脹氣的產氣食物,並細嚼慢嚥,避免邊吃邊說話,吞入過多空氣。
5.晚餐少吃太鹹、太辛辣的食物。
6.不要過度節食或劇烈地改變飲食習慣。
7.睡前2小時吃點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質的點心助眠,例如1份水果加上全麥餅乾,熱量控制在200300卡之間。
8.如果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對你不管用,不妨試一試老祖母的偏方,喝杯溫牛奶。
9.平日飲食要攝取足夠的維生素B群、鈣及鎂。如果要服用補充劑,請事先詢問醫師或營養師的建議。
10.「晚餐及睡前少吃富含酪胺(tyramine)的食物,像熱狗、培根、巧克力及乳酪等,」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師張皇瑜說,因為酪胺會刺激正腎上腺素分泌,使大腦神經亢奮,令人活力十足,這下想睡也很難。
(文章整理自康健雜誌32期)
活得好又長壽,需要多樣化的飲食。
美國紐約市立大學一份超過萬人的研究發現,飲食種類最單調的人,通常很少吃蔬菜水果的人,死亡率最高。
最歷久且經得起考驗的天然超級食物,那就是蔬菜、水果、全穀類、魚類、核果和低脂牛奶。
蔬菜吃得愈多,活得愈好
首先,別怕多吃蔬菜,因為台灣大多數人都吃得太少。
專家們也建議多吃新鮮蔬果,能讓人延年益壽,晚年健康愉快。尤其是綠色蔬菜。比如菠菜、芥蘭、莧菜、芥菜等,不但有礦物質和維生素,還有許多藥廠至今製造不出來的植物性化學物質(phytochemical),「綠葉蔬菜是我們隨手可得營養價值最高的食物,」美國懷俄明大學營養學教授利柏曼強調。
假使你年過65歲,最好常吃深綠色蔬菜,其中所含的葉黃素(lutein)可以預防視網膜黃斑退化和白內障,這是導致老年人失明的眼疾,美國《營養學期刊》建議。
美國《男性健康》雜誌整理癌症研究機構報告,選出菠菜、青花椰菜、包心菜、胡蘿蔔、洋蔥和大蒜、莓類(藍莓、草莓)、柑橘類(檸檬、柳橙、葡萄柚)、葡萄、酪梨、番茄為十大抗老食物
主要是這些蔬果含有豐富的抗氧化維生素 ACE和β-胡蘿蔔素,可以清除氧氣在人體進行代謝反應後產生的自由基,保護身體組織避免受到傷害,進而減緩老化。
對抗癌症:台大公衛所教授陳建仁的研究團隊,追蹤台灣近四萬名成人的飲食習慣與罹癌風險的關係,發現一星只吃兩餐青菜的人,罹患癌症的機率是每天中晚餐都吃青菜人的1.510倍。多吃青菜比少吃的人罹患肺癌機率減少75%、肝癌少60%、大腸直腸癌少了40%。
年過40的男性要多吃番茄製品,番茄中的番茄紅素,可以降低36%的攝護腺癌機率,《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期刊》指出
預防中風:壞的膽固醇(LDL)太高會堵塞血管,是造成高血壓、心臟病、中風的溫床。有豐富纖維的豆類和富含果膠的水果,像葡萄柚、蘋果,可以降低膽固醇,讓動脈暢通;洋蔥的有機硫化物可以提高好的膽固醇(HDL);多數蔬菜裡的維生素和葉酸,可以減輕動脈損傷,降低中風危險。
保護心臟:心臟病居台灣死因第三位,大多數蔬菜水果都是護心好食物。香蕉和柑橘有很多可降血壓的鉀;葡萄汁裡的類黃酮能稀釋血液,改善血管彈性。英國皇家癌症研究會對一萬多人,超過17年的研究發現,每天吃新鮮蔬果的人,罹患心臟病而死亡的機率,比不吃的人少24%。
遠離肥胖:肥胖是疾病之源,大多數水果蔬菜的熱量不高,對減肥最好。
蔬果不但要多吃,也要持續地吃。多數抗氧化維生素停留在血液循環的時間約6個小時,所以三餐和點心時間最好穿插蔬菜水果,譬如用水果乾或喝杯果汁當下午點心,《停住時間的食譜》作者費伯格建議。
吃五份蔬果其實不難,一根香蕉或一顆蘋果、半碗菜或豆子、半杯切塊水果、四分之一杯葡萄乾或蜜棗就是一份。在餐桌上擺一籃水果,做盆五彩生菜沙拉、水果拼盤
糙米、燕麥、薏仁、玉米等五穀雜糧,含有可溶與不可溶纖維質。煮起來稠糊糊的燕麥、綠豆仁、薏仁粥,含有可溶纖維,能在腸胃道形成膠質,攫取腸道中部份脂肪、膽固醇,還能緩和血糖上升。
糙米富含不可溶纖維,能吸收腸道中的水分,增加腸道裡廢物重量,讓它快速通過腸道排出,可以預防便秘和大腸癌。要注意的是,要多喝水,纖維需要流質的幫忙,才能在腸道發揮作用,美國營養學教授卡匹卡教授說。
多吃魚
魚類是低脂、高蛋白的好食物,尤其是鮭魚、鮪魚、鯖魚等深海魚,含有豐富omega-3這種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硒、維生素E等,可以增強免疫力,保護心臟。
因為omega-3能防止血液凝結,還能增加血液中好的膽固醇,著名的哈佛護士健康研究計劃指出,每星期吃1次魚的婦女,可以減少29%心臟病發作的比例,如果一週吃5次魚,將可減少35%。刊登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一項報告發現,猝死的男醫師血液中的omega-3比正常人低得多。
不要怕堅果
近來引發健康風潮的地中海飲食裡,堅果是其中要角。除了熱量偏高缺點外,花生、杏仁、腰果、核桃等堅果類,含有好的膽固醇、礦物質、蛋白質、維生素E,哈佛醫學院醫師威列特指出,常吃堅果的人,心臟病發病率比不吃的人低。
每天喝低脂牛奶
步入中年,男女都會流失骨本,骨質疏鬆是老化的徵兆之一,會增加骨折的危險,要讓骨骼強健,需要補鈣。
牛奶是最佳鈣質來源,且牛奶中的維生素D可以幫助鈣質吸收,維生素B群和氨基酸能讓幫助頭腦有效率運作。
最好選低脂原味的牛奶或優格,全脂或調味優格,脂肪多,糖分熱量都偏高,乳酪(起司)鈣質雖然高,但鹽分也不低,對預防心血管疾病不利。
烹調遵守三低原則
除了多吃超級食物外,烹調上要注意低鹽、低脂、低熱量的三低原則
吃這些,可以讓你比真實生理年齡還年輕:
●少吃油,年輕6歲。
●吃早餐,年輕1.1歲。
●深色蔬菜,每天吃5份以上蔬菜,年輕2
●堅果,一週吃140,年輕1.5
●吃魚,一週3次,年輕1.5
●全穀類,一週5次,年輕1歲。

橋到船頭自然直

學生畢業的早
原以為有2週多可以搬遷
哪知道一週腳傷必須靜養
但好幸運第二週就有感心的家長來幫忙
還鼓勵我說別害怕打電話要求
眼看只剩三天就要放暑假
清理出太多教室裡頭的多項道具
沒想到卻遇到學校要拖至暑假中才宣佈
不過是因為調動的老師
不懂為何要搞到全校拖延
在要求下也只能改在暑假前一天
那我滿教室的東西該怎麼辦
同年笑我東西太多
但我不可能丟棄有需要的教育資源
算了
只有船到橋頭了
不體貼的學校
還好有體貼的友人

我見我思-別侮辱老師們

我見我思-別侮辱老師們

  • 2011-06-23
  •  
  • 中國時報
  •  
  • 【莊佩璋】
     去年大學指考前,兒子接一通電話,剛掛完話筒就去關冷氣。我不解地問:「幹嘛?」
     他說:「戴老師打電話來,交代我不要吹冷氣,不然,考試時會沒辦法適應考場的溫度。」
     我既感動又慚愧,暗罵自己:「怎會沒想到呢?」
     戴志清老師是兒子高二、高三的班導,兒子的高一成績校排一千多名,是殿後的那一叭,在戴老師循循善誘下,大學指考成績衝到足以上台大國企。更奇的是,戴老師並不注重學生一時的成績,反而更在乎建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報載,教育部委託全國家長團體聯盟草擬「教師工作守則」,打算規定教師不得拒留電話給家長,也不得在上課日晚上十點前拒接家長電話。看到新聞,我不禁想到戴老師,這「教師工作守則」對他應算侮辱吧!
     這是兒子告訴我的課堂點滴:戴志清老師上歷史課,講到西方哲學史時突然停下來,粉筆一丟說:「這部分我不好意思教,班上有同學比我懂更多,換他上課,我來聽。」於是師徒位置對調,老師真的坐到台下聽講。
     兒子說:「長這麼大,第一次碰到與學生站在同樣高度教學的老師。戴老師不會大小眼,永遠信任、尊重、鼓勵學生,絕不放棄任何一個。」
     教育之道無他,就是愛與信任而已。諷刺的是,教育部似乎不懂教育之道。學生需要老師的愛與信任,老師一樣需要上位者的關心與信任。教育部與家長團體怎會連這都不懂呢?
     台語俗話說:「嚴官府,出厚賊。」確有其理。嚴管,無法解決問題,反而製造問題。如果一味地嚴管,教育不出好的學生,嚴管當然更不可能培養出優良教師。
     我當學生的年代,老師是「天地君親師」五倫之一,真的是「天下無不是的老師」。那時,學生敢回家告老師狀,絕對是討打。當老師被尊重時,他們自然而然地就會表現出值得尊重的風範來。印象中,幾乎每個老師都把學生當自己兒女帶。
     但,自從「家長團體」出現後,五倫中的老師慢慢降格成受雇的「教員」,教育,也從志業淪為職業。
     其實,家長團體應該扮演輔助老師完成教育志業的角色,不應自我膨脹成監督、管理教員的「老闆」。教育,本是高尚的良心事業;遺憾的是,被教育部與家長團體如此亂搞,斯文還真不如掃地!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

教學活動預告/教學行事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