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31日 星期五

情和義值千金

 感冒連兩個禮拜 原本以為沙啞的聲音有孩子熱血的送來一封保重信
沒想到打開一看更讓我十分.....
一位很努力的孩子 加上一位死纏爛打..用心良苦的媽媽
媽媽為了讓孩子能和我學畫
即使我時間很不固定 加上很兇...不收學費就不用太客氣了..哈哈
依然很努力的帶著孩子來我這學畫
比賽那天是寒風刺骨的一整天
我離開仍看著這位小姑娘縮著坐在田間畫畫
我想是老天爺也覺得很不可思議的毅力吧
這孩子慢慢展露頭角
今天的這包大禮
是孩子的獎金的三分之ㄧ
這一份心我會花在和你一樣努力的人身上
其實我早在你領獎後和我敬禮
我就已經心滿意足了
我教到了好孩子
也幫助了他找到自己的路
這真是當老師很快樂的一件事
感謝你孩子!感冒都好很多了
Posted by Picasa

2010年12月30日 星期四

什麼舉動會讓孩子感到偏心

因為孩子有所不滿
這情緒從家長表達出來
可想而知 孩子的心中很無奈 又不敢說
我讓孩子寫了篇短文 題目是老師哪裏偏心了
我也很擔心孩子會不會不敢寫
怕老師生氣
但我覺得孩子其實很天真
不要老用大人的想法加注在上面
很讓我欣慰的是 被我碎碎唸過的是記在心沒錯
但成績差的孩子居然都回應我他們能感受到老師的鼓勵
這讓我更感到鼓勵的重要
不過全班倒也有4位孩子直率的表達出感受
一個是愛告狀卻又覺得我不處理
一個是覺得我偏袒某些孩子或給某些組加太多分
一個是覺得我只重視有能力及成績好
還有一位耳根軟小姐說 因為別人說的自己好像也覺得...
孩子重利 忘恩情 太在意分數 卻又不夠主動付出 還要責怪別人太積極被看重
這社會並不會比老師不現實 老師不重用有能力的人 班級怎麼拉的起來
光會念書其實在班上我並不是最欣賞的 知道嗎?
要有被我誇獎過貼心的 才是王道

2010年12月28日 星期二

人與人相處就是緣分

孩子會成人 成人和老師間的關係
其實我就是在栽培後進
但是我不是人人討喜的人
只不過做我該做的事
用些必要的手段和方法
對於孩子 要考量群體 這就是老師的專業
我還在學 也還在記取教訓
過程中 很感恩會好言支持的夥伴--家長
也感謝不善使用方法溝通的您
但請了解 出發點都是善意
對於孩子偏心的是我的親生寶貝
往往都花太多時間在班級
而不是某一個表現差的某某同學
一直以來 我不提供了許多機會和獎勵嗎?
請您化支持為鼓勵
這是我對我孩子的老師支持代替抱怨的正向力量

2010年12月23日 星期四

不推託 不抱怨

女兒的老師請求幫忙
雖然我是美術出身的但美工並不強
只不過同是老師的身分 我想到老師找家長協助的辛苦
所以就答應了
除了做身教
沒想到意外引起了學校孩子學習的興趣
而且又是一個身教的好教材
孩子們都知道 我花零碎時間完成的
而且歡喜做不抱怨


我家的聖誕節
真的雪松
雖然垂掛的很可憐
但是只有幾天
自然且讓小孩子的美夢實現
女兒在裝飾完看著滿意的作品
坐在以上欣賞
我就覺得做對了
讓他懂得欣賞美與生活上的悠閒
Posted by Picasa

2010年12月22日 星期三

你會說話嗎?

作者:盧智芳  出處:Cheers 93期 2008/06
相關關鍵字:超能力學堂
重要場合,總是因為講錯話而砸鍋?得罪人,自己還不知道?「心直口快」等於「不得體」,口才好才能面面俱到?「說話」是一門看似簡單,其實最複雜的學問。
你會說話嗎?
不要懷疑,這問題不是拿來問牙牙學語的3歲小孩,而是每天在職場上說話次數多到無可計量的你我。會不會說話,到底對職涯有多大影響?難道光靠實力不夠嗎?
把說話當作必修學分
有一個例子,一直讓王品台塑牛排總經理李森斌印象深刻。曾經有位新主管,資歷豐富,能力也不差,但剛上任就引起其他老臣反感,只因他在會議裡脫口而出的一句話:「相信以我『以往』的經驗,足以影響各位。」
「大家都知道,會說話不代表他會做事,」李森斌說,但同僚間不可能對每個人瞭若指掌,尤其當組織相對龐大。因此,實際狀況往往是:「60%都由說話的過程來判斷。」每句話都形塑他人對你的觀感。
 有時錯失機會,也是源於一句話。因應購併中華商銀後的組織調整,香港上海匯豐銀行信用卡暨業務貸款分處/個人金融處資深副總裁卓文芳最近在兩週內面試了大量中華商銀的員工。其中有一位表示:「我本來打算退休了,但想說來『看看』外商的制度。」
「我老闆當場回應:那就不用看了,」卓文芳轉述現場的狀況說。
「很多人拒絕承認說話是應該修的學分,覺得很功利,」卓文芳觀察。不過,如果留給別人「經常說錯話」的印象,最終效應就是「升不上去」。理由非常直接,因為「樣子不像,就是讓人覺得沒『到位』,」卓文芳分析。
避開心理盲點
古老的智慧是這麼說的:「一句話說得合宜,就如同金蘋果在銀網子裡。」這句出自聖經的箴言,充分詮釋「得體」不只是用字遣詞,更包括對局面的判斷、聽者心理反應的掌握,語言與場景才能彼此相襯。 簡單地說,就是「因地、因人、因事、因物做適當的發言,」林瓊瀛認為。
說話風格逗趣的他對「得體」與「不得體」的差異有個鮮活的譬喻:「一句話講完,你身邊的人是覺得朵朵香花升起,仙樂飄飄,還是一大群烏鴉和整片烏雲飛過?」
最明確的「說話不得體」,莫過於「傷害到別人」。沒有人不知道「美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的道理,為什麼卻還是經常落入「說錯話」的陷阱? 
曾任台北市新聞處處長、世新大學口語傳播學系教授游梓翔分析,這是因為一般人有幾個心理上常見的盲點:
第1,認為「對事不對人」,只要講「該講的話」就好,不必浪費時間照顧別人的感受。
殊不知,「人的因素才是造成工作做不好的原因,」游梓翔說。特別是主管對部屬說話,每個字都附帶「鼓勵?否定?或是摧毀?」的訊息,「教別人一件事還連帶罵他比我笨太多,對方很容易把溝通轉為『保護我的自我跟攻擊你的自大』,」游梓翔指出,反而偏離「就事論事」的目標更遠。
第2,同儕之間,「心直口快」的常見說法其實是種藉口,尤其當說話背後隱藏的邏輯,總是膨脹自我,貶視別人。
「人都不喜歡『不請自來』的批評,」游梓翔說。他歸納出3種角色最不討喜:老師、老鳥、老大。「『老師』永遠把別人當學生;『老鳥』把別人的挫折當成小事;『老大』喜歡輕易表現他能『罩』住你,」游梓翔總結這3種態度的共通點,都是有意無意地「讓別人覺得渺小無知,突顯自己很厲害。」對方即使不當場發作,也絕對不會很愉快。
至於作部屬的,若是讓老闆認為說話不得體,則多半因為沒抓到主管心中「隱藏的議題」(hidden agenda)。
開口前先懂得「聽」
不管是對上、對下、對內、對外,話要說對,得先懂得「聽」。最「基本」的聽,是聽清楚對話,不要雞同鴨講;「進階級」的聽,則是對人察言觀色的「敏感度」,跟將心比心的「同理心」。
這往往需要自我提醒跟反覆練習。通常愈讓人感覺「妙語如珠」的人,背後愈有過這樣的磨練。像在王品集團內搞笑功力絲毫不遜於董事長戴勝益的李森斌,就讀文化大學觀光事業學系時加入戲劇社,本來就對語言表現比一般人更敏銳。但他隨身攜帶的小冊子,仍密密麻麻寫滿每天聽到的好話、名言;與部屬之間的重要對話、後續發展。
「反省是最好的訓練,」李森斌說,「真正會說話的人都是會反省的人。」
 林瓊瀛回憶他剛進職場時,因為知道自己年輕氣盛,開會時還會特地在面前的筆記本上寫下大大的「慎言」兩個字,強迫自己「想想再講」。
「先說不一定就贏,」林瓊瀛談起他多年來的體會說,「講話真正的impact(影響)不在『搶快』而是『醞釀』,」他認為。「會上表現,不如透過『會前會』準備。」會前先談,或中場休息時把人拉到外面聊,反而能更無壓力、完整地陳述立場。
「人和」並不是檢驗說話得體與否的唯一指標。所謂「盱衡時勢」,也包括緊要關頭展現該有的「架勢」,有所堅持與伸張主張。
建立多頻寬的說話彈性
掌有杜老爺冰淇淋之外,事業版圖橫跨點水樓、本場流專業麵店、南僑急凍麵事業部等餐飲事業的皇家可口總經理周明芬,因為過去當過高中國文老師,平常說話總是不疾不徐、侃侃而談。但找原料、拜訪經銷商,她經常得應付地方上各路人馬。要是話不投機,「有些人歡送我的方式,就是我離開時,從門口吐檳榔汁,飛越整個院子,『啪!』打在我面前,」周明芬很有臨場感地描述。
碰到這種狀況,周明芬就會收起斯文,「他摔盤子我也一定要摔,否則就輸給別人了,」要讓下屬好辦事,她很清楚自己必須當「黑臉」,對外營造「tough」(強悍)、「不妥協」的形象,甚至帶點「狠勁」:「休想來騙我,否則加倍奉還。」
「彈性」是說話力的另一面展現。周明芬觀察,有些人只會說「某種話」,只能和「某些人」溝通,但面對各種場面,要真能恰如其分扮演角色,「調性跟詞彙都要能馬上轉換。」
3個行動步驟  會做事也會說話
第1,從自己與別人的錯誤中學習。「設身處地體會『受害人』的心情,常常去發現那些『我所不欲』,」游梓翔建議,一定可以減少「踩地雷」的機率。
第2,找一位良師益友。位子愈高,周圍的人愈不會明說你的錯誤,也就愈發需要有人願意說真話。例如李森斌的「良師益友」就是他的另一半,李森斌經常問她:「我又說錯了哪句話?」
第3,多讀書、多看電影。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畢業的周明芬,對人情世故的理解全靠從小喜歡看書跟看電影,尤其是小說,跟電影裡律師vs.法官辯論的劇情。「看人物就是看人性,」她說,久而久之,不同頻率就轉出來了。
話要怎麼說?儘管整個採訪過程中,對象都是身經百戰的經理人,但是他們最有共識的答案,卻是兩個字:「好難」。
這是一門永遠學不完的功課。但總要有個開始,不是嗎?



遇到講話惡毒同事! 5 大方向聰明說話不NG

作者:吳凱琳  出處:Cheers 93期 2008/06
相關關鍵字:超能力學堂
你是否曾經因為沒辦法說服上司,悶悶不樂過一天?或是在重要提案上,說話白目不得要領,無法引起同事共鳴?遇到講話惡毒的同事,該怎麼反擊?「說話」是一門看似簡單,其實最複雜的學問。
想說話得體,絕非只是增加說話技巧而已。它代表你的思考、對環境的觀察、對人性的掌握,以及當下的反應,是職場上一種不可或缺的能力與智慧。
職場的應對進退要小心,以下從5大方向歸納出國內外溝通專家的建議,幫助你學會說對話,贏得好人緣,拉抬職場身價。
讚美時,你該說……
1.讚美行為而非個人。
舉例來說,如果對方是廚師,千萬不要說:「你真是了不起的廚師。」他心裡知道有更多廚師比他還優秀。但如果你告訴他,你一星期有一半的時間會到他的餐廳吃飯,這就是非常高明的恭維。
2.透過第三者表達讚美。
如果對方是經由他人間接聽到你的稱讚,比你直接告訴本人更多了一份驚喜。相反地,如果是批評對方,千萬不要透過第三者告訴當事人,避免加油添醋。
3.客套話也要說得恰到好處。
客氣話是表示你的恭敬和感激,所以要適可而止。有人替你做了一點點小事,你只要說「謝謝。」、「對不起,這件事麻煩你了。」至於「才疏學淺,請閣下多多指教。」這種缺乏感情的客套話,就可以免了。
4.面對別人的稱讚,說聲謝謝就好。
一般人被稱讚時,多半會回答「還好!」或是以笑容帶過。與其這樣,不如坦率接受並直接跟對方說謝謝。有時候對方稱讚我們的服飾或某樣東西,如果你說:「這只是便宜貨!」反而會讓對方尷尬。
5.有欣賞競爭對手的雅量。當你的對手或討厭的人被稱讚時,不要急著說:「可是……」,就算你不認同對方,表面上還是要說:「是啊,他很努力。」顯示自己的雅量。
批評時,絕不要……
1.批評也要看關係。忠言未必逆耳,即便你是好意,對方也未必會領情,甚至誤解你的好意。除非你和對方有一定的交情或信任基礎,否則不要隨意提出批評。
2.批評也可以很悅耳。
比較容易讓人接受的說法是:「關於你的……,我有些想法,或許你可以聽聽看。」
3.時間點很重要。千萬不要在星期一早上,幾乎多數人都會有「星期一憂鬱」的症狀。另外也不要在星期五下班前,以免破壞對方週末休假的心情。
4.注意場合。
不要當著外人的面批評自己的朋友或同事,這些話私底下關起門來說就好。
5.同時提出建議。
提出批評之外,還應該提供正面的改進建議,才可以讓你的批評更有說服力。
回話時,要小心……
1.避免不該說出口的回答。
像是:「不對吧,應該是……」這種話顯得你故意在找碴。另外,我們也常說:「聽說……」,感覺就像是你道聽塗說得來的消息,有失得體。
2.別回答「果然沒錯!」這是很糟的說法,當對方聽到這種回應時,心中難免會想:「你是不是明知故問啊?」所以只要附和說:「是的!」
3.改掉一無是處的口頭禪。每個人說話都有習慣的口頭禪,但會容易讓人產生反感。例如:「你懂我的意思嗎?」、「你清楚嗎?」、「基本上……」、「老實說……」。
4.去除不必要的「雜音」。有些人每一句話最後習慣加上「啊」等語助詞,像是「就是說啊」、「當然啦」,在比較正式的場合,就會顯得不夠莊重穩重。
5.別問對方「你的公司是做什麼的?」
你在一場活動遇到某個人,他自我介紹時說自己在某家公司工作。千萬別問:「你公司是做什麼的?」這項活動也許正是他們公司舉辦的,你要是不知道就尷尬了。也不要說:「聽說你們做得很好!」因為對方可能這季業績掉了3成。你應該說:「你在公司擔任什麼職務?」如果不知道對方的職業就別問,因為有可能他沒工作。
6.別問不熟的人「為什麼?」
如果彼此交情不夠,問對方「為什麼?」有時會有責問、探人隱私的意味。例如,「你為什麼那樣做?」、「你為什麼做這個決定?」這些問題都要避免。
做面子,給別人……
1.別以為每個人都認識你。碰到曾經見過面,但認識不深的人時,絕不要說:「你還記得我嗎?」萬一對方想不起來,就尷尬了。最好的方法還是先自我介紹:「你好,我是×××,真高興又見面了。」
2.拒絕也可以不失禮。
用餐時,若主人推薦你吃某樣你不想吃的東西,可以說:「對不起,我沒辦法吃這道菜,不過我會多吃一點××。」讓對方感受到你是真心喜歡並感謝他們準備的食物。如果吃飽了,可以說:「這些菜真好吃,要不是吃飽了,真想再多吃一點。」
3.不要表現出自己比對方厲害。
在社交場合交談時,如果有人說他剛剛去了紐約1星期,就不要說上次你去了1個月,這樣會破壞對方談話的興致。還不如順著對方的話,分享你對紐約的感覺和喜愛。
4.不要糾正別人的錯誤。不要過於雞婆地糾正別人的發音、文法或事實,不僅會讓對方覺得不好意思,同時也顯得你很愛表現。
5.不懂不要裝懂。
如果你對談話的主題不了解,就坦白地說:「這問題我不清楚。」別人也不會繼續為難你。如果不懂還要裝懂,更容易說錯話。
去尷尬,有方法……
1.微笑拒絕回答私人問題。
如果被人問到不想回答的私人問題或讓你不舒服的問題,可以微笑地跟對方說:「這個問題我沒辦法回答。」既不會給對方難堪,又能守住你的底線。
2.拐彎抹角回絕。
許多社交場合,喝酒總是無法避免。不要直接說:「我不喝酒。」掃大家的興。不如幽默地說:「我比較擅長為大家倒酒。」
3.先報上自己大名。
忘記對方的名字,就當作是正式場合,向對方介紹自己的名字或拿出名片,對方也會順勢報上自己的大名和名片,免除了叫不出對方姓名的窘境。
4.不當八卦傳聲筒。
當一群人聊起某人的八卦或傳言時,不要隨便應聲附和,因為只要說出口的話,必定會傳到當事人耳中。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表明自己的立場,只要說:「你說的部份我不太清楚。」
5.下達「送客令」。如果你覺得時間差不多該結束談話或送客,但對方似乎完全沒有要起身離開的意思,可以說:「不好意思,我得打通電話,時間可能有點久……」,或是:「今天真的很謝謝你來……」。你也可以不經意地看看自己的手錶,讓對方知道該走了。
6.讓對方覺得他很重要。
如果向前輩請求幫忙,可以說:「因為我很信任你,所以想找你商量……」讓對方感到自己備受尊敬。
.完整版的「開口智慧」報導,請見93期Cheers雜誌...立即前往>>




2010年12月21日 星期二

受人影響 是自己無法把持

自己覺得不對 但別人都會這麼做
在同儕相較下 你是否常感到矛盾
老師要逆轉環境是很困難的
頂多只能把正確思想化為主流
但不能否認次文化的存在因素
擔心的家長 應該更增強孩子對正確價值觀的認清 強調孩子的好德性

孩子被欺負,父母能做什麼?

作者:吳若女  出處:康健雜誌 113期 2010/12
他無精打采不想上學,放學後悶悶不樂,退縮自閉,有可能在學校被霸凌了。如何幫助他面對?
原文刊登於康健雜誌2008年4月,113期。
兒童福利聯盟2007年9月公布「校園霸凌現況調查報告」,結果顯示有六成的國中、國小學生曾有被霸凌欺負(bully)的現象。
其中又以「關係霸凌」和「言語霸凌」最普遍。100個孩子有80個曾被同學排擠(關係霸凌)。而有70多個孩子說曾被人嘲笑或取難聽的綽號(言語霸凌)
甚而還有
三成的孩子曾經被「肢體暴力」欺負過,甚至有校外幫派介入助陣尋仇,是校園中最應注意的紅燈。
其實,許多父母心裡都擔心過自己的孩子在學校是否被人欺負?如果有,又該如何處理?
如何不讓孩子成為無辜的受氣包?
給孩子正面的支持與方法
兒福聯盟的執行長王育敏建議,當父母發現自己的孩子可能被人欺負時,先別驚慌失措,出現過當的情緒或行為反應,而是先了解事情的通盤始末,也讓孩子知道父母是可訴說、可依靠的對象。
有些孩子的互動是屬於玩笑、捉狹戲弄的性質,大人如果過於緊張或過度保護,也會讓孩子反應過度,無法與人正常交往
台北市敦化國中特教組組長李雅棻也提醒,有七~九成的欺凌行為是從玩笑開始,當施暴者發現戲弄好玩有趣時,會有進一步的行動,因此,「一開始就要有適度的反應。」
比如說,教會孩子面對不喜歡或讓自己不舒服的嘲笑戲弄時,要適度堅定的告訴對方:「對不起,我不喜歡你這個樣子」或「我不想幫你去做什麼」、「我不應該讓你看我的考卷」等等。
但如果碰到明確的欺侮霸凌,《校園暴力——別讓孩子成為沉默受害者》的作者琴.莎舒則建議,父母應輔導孩子在非暴力、非報復的情況下,找出解決之道,對孩子的幫助會更大。
當孩子碰到欺凌時,是要小孩「拚命」還是「逃命」,一直是父母心中的疑惑。不過,許多校園與暴力研究都顯示,以暴制暴並不是最好的方法,只有讓惡人的拳頭下得更重,而且也是教孩子使用暴力。
李雅棻就看過一位媽媽在得知孩子被欺負後,並沒有立刻衝到學校找老師或施暴孩子算帳,而是先問孩子有什麼想法和感覺?經過討論,從孩子口中找到一個可行策略,本來她想去學校跟老師溝通,但孩子還是希望自行處理,最後事情圓滿落幕,孩子也沒再被欺負。
李雅棻強調,跟孩子們討論出一個正確的方法,會比立刻出面幫他們解決來得好,而且也可以從中訓練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但是當孩子因受欺凌而哭泣難過時,也要給他們適度的安慰與溫暖,而不是只有求好心切的責備他們「要堅強」。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分區兒童精神科主治醫師林亮吟建議,抱抱受傷的孩子,給他們支持,肯定他們的正向優點,有助於他們平復難過。
去了解孩子為什麼成為受氣包
至於孩子為什麼會受到欺負,也是父母接下去應積極了解的重點。
「受害的孩子很少是因為他做了什麼而成為受害對象,但有些特質讓他們容易成為下手目標,」維吉尼亞大學社會心理學教授也是臨床工作者彼得.薛拉斯(Peter Sheras)提出重要關鍵。
比如說,身型明顯與人不同(塊頭過大或過小)、身體有缺陷或失能(如一口爛牙)、笨手笨腳或動作不協調、過於害羞或敏感、有家庭問題讓小孩難堪、抵禦欺侮的社交能力不足、缺乏自信或沒有安全感、沒有朋友、穿戴特殊(過於貧窮邋遢或過於炫耀奢華)
由此上述研究,其實可調整或改善孩子的狀況,減少他們成為受氣包的機會。
《校園暴力》的作者莎舒就建議,盡可能別讓孩子與眾不同,讓他們跟著同年紀的衣著髮型走,但也不要過度炫耀時髦,免得成為勒索的對象。別讓孩子留有一口爛牙,想辦法改善嚴重的青春痘或皮膚問題。如果孩子有無法改變的特徵或肢體缺陷,也要想辦法讓孩子接納它們,肯定自己。
培養孩子控制情緒的能力,不輕易被激怒或恐嚇,教他們不要太在意別人的嘲笑。也鼓勵孩子多說請、謝謝和對不起,與人建立友善禮貌的關係。教孩子多以謙虛、尊重和欣賞別人的態度多交朋友,減少自己落單被欺的機會。
總之,當孩子有自信與能力面對自己、面對人際壓力時,就比較不容易成為惡霸的受氣包。


關於成功 築夢踏實

台灣演義:華人天王‧周杰倫專訪
成長過程
超人夢想

18歲的藝術創作學生實記

李安

2010年12月16日 星期四

拾金女捐款 社團退回警局 壓力過大不敢收 校方專案小組北上找真相

更新日期:2010/12/16 06:30 蘋果日報
【涂建豐、陳啟明、張君豪╱連線報導】高雄大學財經法律系畢業生拾獲單親母現金索取六千元,餘波盪漾。接受六千元捐款的高雄大學動物保護社因壓力過大,昨天將捐款郵寄退還受理該案的土城廣福派出所,校方專案小組還親赴派出所,釐清事件經過。

警:潘女沒說還謝金

高雄大學財經法律系畢業的潘媛如拾遺索酬備受質疑,該校昨發表聲明,指此事件對校譽影響甚鉅,校長黃英忠指示成立專案小組,由法學院院長帶隊北上釐清真相。動保社長扈凱祺說,感謝各方捐款,但捐款引起爭議,經校方建議,社員開會決定寄回捐款,交由警方處理。

昨晚七時許,高雄大學人員偕潘女至廣福所,調閱監視器、訪談警員,了解潘女交還失物過程有無強索謝金。警員私下透露,潘女並未提要歸還六千元謝金。校方人員則低調表示,僅是調查潘姓女學生返還失物時,有無堅持強索謝金,對於潘姓女學生是否欲還錢,校方不表示意見。

廣福所所長陳冠宇說,事件發生後,許多善心人士來電指名捐款幫助掉錢的李姓單親媽媽;警員聯繫徵詢,李婦都婉拒,並說:「謝謝大家關心,但我想社會上有更多人比我更需要這些捐款!」

昨天有網友質疑,潘女向媒體訴說自己家境好,不需這點錢,去年卻又以「父母失業」為由,申請校內「搶救失學計劃」獎學金。校方回應,基於個資保護,不便透露潘女有否申請。

創意思考教學---吳靜吉博士演講

大學時因為一位博士生的網友推薦我看吳博士的書  現在回想起來真是因緣及感謝
塵封許久的書 我以為沒看過(因為太愛買書卻很少看完...
翻了內容發現居然有人做記號 還寫文評?!
原來還是自己的字
既使讀過 時間一久還是會忘
只不過當年的筆記與心理測驗
回想起來
原來我當年讀大學時就已定型
才能造就今天的我  本性真的難移阿

吳靜吉創造力講座
未來世界 是創意與耐力
與其抱怨  你準備好了嗎?

管教方式是維護還是卸責

小孩子打紅了同學的頭和臉頰的部位
恰巧傷及耳朵部份
雖然是自衛性反射動作
但是打人就是不對
傷人也是事實
家長卻急於澄清打的不是頭 也不是打頭 是用按的
但紅起來的傷 和疼痛的眼淚
卻不是用按的可以解釋的
急著澄清 卻沒先把機會教育做好
在我聽來到底要清白
還是想把孩子敎好 以避免下一次再發生
這種管教方式是維護孩子 還是卸責
這不是一個正確的管教態度

家長的來信


別人都問題也許是自己的問題 僅供參考
因為帶小孩比上班還要累(我是這麼覺得)
妹妹又特別難帶(看過的人都這麼說)
而且每次睡覺都要我陪著她睡著(不要其他人)
常常她睡著了我也睡著了
如果是晚上陪她睡覺
醒來都已經天亮了
所以如果做完自己的事
還沒有六點就會再睡(睡過頭就沒有叫a起床就造成遲到)
有用鬧鐘但是都沒有起床(我也很累)
其實這些我也能理解 當媽咪真的很辛苦 我現在就是摸黑回信 因為我和您狀況十分相近
有一個一歲半的黏在身邊 常常覺得半夜爬起不知道會不會爆肝 還在找尋平衡中

至於交友我大概知道幾個(有跟我說)
是一張白紙近朱則赤近墨則黑(太單純了)
有跟說要交益友偏偏身邊大多是損友(無奈)

我覺得一切都是上帝的安排 只要我們持續關心 孩子遇到的都是學習 只是我想提醒您要留意

喜歡男生的事(有問過我)
我沒有阻止(告訴她要懂得保護自己)
現在的小孩太早被社會污染
造成思想行為偏差(父母也很無奈)
所以只能盡量矯正
老師妳所說的事情我會注意
在學校也請老師多多照顧


因為孩子已經青春期了 而您又有個小妹妹要照顧一定分心
但我和您一樣 逼自己每天得花一段時間給予老大關愛 因為父母的保存期限僅有十年
給您一個網誌加油打氣 媽媽是最初的老師
我也還在學習
我很欣賞
所以我很想幫她
學校方面就交給我
但還是需要媽媽的調整讓孩子可以早些就寢 十點前睡
早睡必能早起 我以前也是夜貓一族 但現在陪著孩子八點睡
生理時鐘睡飽八小時就能起床了 持續二十天就能改變
我常在半夜起來時還見使用電腦 約是十點或十二點
有一部分我想他也空虛還找不到目標
加油媽咪 有您的協助改變很大 子文老師敬上

相信報應嗎?


看完案例 不禁想想自己還有虧欠多少別人給的美意我還沒還完...

女白搭6年火車 父代償10萬 遠嫁國外良心不安 「凡事有因果」

更新日期:2010/12/15 06:30 蘋果日報
【蔡進男╱基隆報導】基隆市一名台鐵退休員工,因女兒過去六年來都持台鐵員工眷屬優惠購票憑證「逃票」,去年女兒遠嫁國外後良心不安,前天他帶著十萬元「補票款」,至八堵火車站替女兒補繳車資,站方初步計算六年來從八堵至松山往返車資約七萬多元,但他堅持補繳十萬元車資,站方收下十萬元車資,驚呼:「真是不可思議!」

父是台鐵退休員工

前天一名老先生至八堵火車站售票櫃檯,遞給站務人員一張紙條,站方原先以為他欠盤纏,想請火車站通融,但字條上卻寫著「女兒因上班,搭火車往返八堵至松山,今因女兒出嫁,想車不能白搭,今來還十萬元補車資。」

隨後,八堵車站楊姓站長請他進辦公室了解。楊站長轉述,這名父親說他是去年退休的台鐵員工,出嫁女兒請他代還這六年來的車資,他認同女兒做法,前來繳納虧欠六年的車資。

楊站長說,依這名父親說法,八堵至松山往返每日車資五十二元,以每月搭乘二十天計算,六年來車資約七萬四千八百八十元,但對方執意補繳十萬元,站方詢問收據抬頭時,這名父親淡淡地回說:「凡事有因果,就寫『因果』吧!」他停留約十分鐘後,宛如了卻一樁心願、卸下心頭大石,開心地離去。

站務人員說,員工眷屬持優惠購票憑證搭乘火車時,票價可打折,若乘客逃票被抓到,大都要求補齊原票價,鮮少再加罰,因有部分乘客來不及買票先上車,多在車上或出站時補票,而十萬元幾乎是八堵站一天營業額,突如其來收到這筆「良心錢」,也意外成為車站工作人員談論的話題。

出國參加兒畢典 欠稅大戶還錢了


更新日期:2010/12/15 15:46
台北縣有一名欠稅大戶名叫張德義,因為公司欠稅,三十多年來稅金加上已經累積欠了三千多萬,不過他遲遲不肯繳,但最近因為他的兒子在美國將取得博士學位,張先生為了能出國,參加兒子的畢業典禮,決定一口氣繳清三千多萬。


身穿藍色上衣,他就是讓欠稅大戶張德義,一次繳清3000多萬稅金的執行官,利用人性,親情攻勢,讓三十年的欠稅案劃下休止符。這樣的說法,立刻打動人心,為了兒子,欠稅的老爸,決定兒子取得美國博士學位當天,一定不缺席,拍胸脯保證,說什麼也要把三千多萬的欠稅還清,撤銷限制出境。


果真,一個星期後這白花花的鈔票,匯進板橋行政執行處的帳戶,事後他還向執行官說,雖然付了三千多萬,但心情只有爽字可以形容,只能說為了兒子,這個老爸付了錢,了卻心頭大事,也拿掉了欠稅大戶的頭銜。

逃票悔過 寄千元補票


 一名曾經逃票的民眾因良心不安,寄了一封道歉信函到台鐵台南站,還附上一千元補票。(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南市報導
搭火車逃票是違規的行為,最近有名自稱「誠心悔過之人」的民眾,因曾多次逃票,寄了一千元現金到台南火車站「補票」,讓台鐵員工感到欣慰。
台南火車站站長陳榮彬指出,這封信是在八日收到,署名「誠心悔過之人」的民眾表示,寄這張卡片是為了表達對台灣鐵路局的歉意,因為他曾一次用月台票直接通過驗票口,還有兩次用月台票坐上火車,到站補票時少報了站,少給大約五百多元的車票錢。
這名民眾還說,當時是在同學一起壯膽下才逃票,現在回想起來覺得很愚蠢也很愧疚,慶幸的是他知道悔悟,知道這樣的行為是不對的,所以寄上一千元補足票款及利息,讓債得以清償。
陳榮彬表示,這種良心發現,寄來現金「補票」的情形並不多見,因此顯得特別難得,台南火車站隨即開立了一張「車站專用旅客補價票」,並將補票款一千元上繳鐵路局。不過因該旅客未留下地址,站方無法將補票收據寄給他。
陳榮彬提醒民眾,現在台鐵查票抓得比較嚴,一旦旅客沒買票,又沒有向列車長補票,就會視為逃票,若提不出上車地點,還會從始發站補票,並加重百分之五十,貪小便宜者反而會虧很大。

2010/02/09 19:17 

學生週記主題:我擁有的太多---我未還的人情
拾金的新聞

2010年12月14日 星期二

與孩子有代溝嗎?

聖誕節快到了
去年為孩子準備的12項見面禮
寄件者 心意
花了我幾個晚上到處去找東西
為了讓孩子體會我的用心良苦
今年能拿出同樣東西的就可以得到一份老師再準備的小禮物
一位孩子老實卻不懂禮數的把壓根沒打開的禮物交給我
裡面已經是過期的糖果和巧克力
只有某些物品不會壞
其實我很失望
我要的是你能體會
才值得換我用心準備的獎勵
另外的兩位 就見用心
寄件者 心意

另幾位表現優異的女孩
在一週小組比賽獲得第一
這些都是自制能力很好
也多是主動為班級服務的好孩子
所以我想這次給孩子一個彈性
只要在合理範圍內
讓他們想想自己可獲的的獎勵是什麼
但孩子畢竟是孩子
孩子真的是要被教育的
孩子不是提出減少作業或是換座位之類的
而是提出是否有金額限制的物質獎勵  好比買東西
這招我用過
只不過不喜歡由孩子主動提出  太過物質
我們用錢教育孩子太容易了
常常忘了教育感恩及給他釣竿再獲取學習的機會

表現好的女孩  要金錢獎勵
表現好的男孩  沒多想用意
這兩種我都教了
前者給他動手做
後者要求他重做
孩子你懂嗎

2010年12月8日 星期三

溝通不紙上打筆仗

一個上課總是抱怨的孩子
出作業也抱怨 多上課也抱怨
聯絡簿上卻寫著
作業沒有檢討 孩子不會寫
問了孩子是否會和收錢的補習班老師說不要上課好不好?
孩子真的也這麼說
這表示
孩子真的很不願上課
對於學習沒有熱情兩個字
在校很無奈 返家後又哀哀叫
心疼的父母 只能隨子起舞
如果再加上個用詞不當 或是老師不懂善解包容的
很快就變親師生對立
只能說當老師不能太在意家長的用詞
當家長的希望能主動了解孩子的原因

全天下的老師都無法把現在的國小數學作業簿逐題檢討完
當然我也做不到
功課是死的 老師是活的 題目不會 下課只聊八卦 也不願意來問   我怎能勉強
況且每天的作業是經由孩子出的 我權力都下放了
只是反問
孩子 你是否只會抱怨?能不能再積極一點   我願意配合你
老師常說的嘛   你要利用我ㄚ!

後記
老師
我是學生的阿姨
看到你些那篇溝通不紙上打筆仗文章讓我覺得非常非常不舒服
什麼叫做---心疼的父母 只能隨子起舞---
我們並沒有隨著小朋友起舞
你心中已有先入為主的想法
所以總覺得我們說的或做的事都是針對你
你說我妹妹一直在中傷你 真的是如此嗎
也許是傳話給你的人故意添油加醋或是曲解了原意
那我們無法控制也無法預防 因為嘴巴長在別人的身上
我只能說我們不會這麼無聊去做這種事
中傷你對我們家小朋友有好處嗎 請老師你仔細思考
相反的你言語中傷了我們家小朋友和我們
有天週三下課我去接小朋友他被你留下來我上樓找他
當天你對我們家小朋友說 你×××作業沒做還能考前3名真是沒天理
這是當老師應該對小朋友說的話嗎
你覺得這些話聽在當家長的耳裡是怎樣的感受呢
我一直忍著並安撫小朋友老師沒惡意 只是鼓勵的方式比較不一樣而已
於聯絡簿提出一些意見或建議
如果你覺得有不同意見或是誤解的地方
應該當面或是於聯絡簿告知我們
而不是一味的讓誤解存在
不然就失去使用聯絡簿的意義了 不是嗎
當初簡議員和他的秘書也是貴校退休主任到家裡來泡茶
對你讚賞有方
所以我們想就放心把小朋友交給你
沒想到當初的放心竟變成我們當家長的擔心
其實小朋友的個性我們很清楚 也一直在修正他
我們只希望他於學校能被平等對待
不要因為老師您個人的私心而有差別待遇
當然我們希望是沒有
只是我要再次強調我們很希望能和你溝通
如果老師願意請告知我 我會隨時等候
------學生阿姨

2010年12月4日 星期六

自己不會敎孩子嗎?

過半百的公公幾句語重心長的話
我再度反省
我不會敎孩子嗎?
年紀小我卻說的太多了嗎?
傷孩子太深了嗎?
情緒沒注意嗎?
雖然聽完很沮喪
很想放下一切不管算了
但是放不下的是自己的責任與孩子的一輩子
如果可以賭氣
那真的是可以很輕鬆
我今天敗了4萬二  報應阿





最傷孩子心的十句話,提醒父母們嘴下留情,不要再用語言傷孩子的心,斷送孩子的前程。同時告訴父母,應該對孩子說什麽,以及父母應該怎樣從正面的、積極的、健康的、亮麗的角度審視孩子、肯定孩子、表揚孩子、激勵孩子。

  [第一句]“笨蛋,沒用的東西。”
  告訴孩子:你不笨
  是誰給孩子貼上了“笨蛋”的標簽
  如果你不想讓孩子成爲“笨蛋”
  在平常之中賞識你的孩子
  翹起你的大拇指
  一句簡單的話,能改變孩子的一生
  [第二句]“住嘴!你怎麽就是不聽話。”
  “聽話“的孩子到底好不好
  不要一味要求孩子服從自己
  給孩子爭辯的權力
  培養有主見的孩子
  學會與孩子說話
  當孩子與父母頂嘴時
  沈默會更具震撼力
  [第三句]“我說不行就不行。”
  別耍“因爲我是你爸爸”的威風
  “一言堂”的後果
  懼怕不等于信服
  尊重孩子的選擇
  學會與孩子商量
  聽聽孩子的建議
  [第四句]“我再也不管你了,隨你的便好了。”
  沒有力度的話不要說
  別把父母的意願強加給孩子
  停止空洞的說教
  尊重是最好的辦法
  批評孩子時,注意不要傷著孩子
  寬容孩子的“不務正業”
  不要強迫孩子做他暫時不喜歡的事
  [第五句]“你若考100分,我就給你買……”
  物質獎勵刺激孩子學習好不好
  爲孩子制定的目標應該是跳一跳能摸得到
  怎樣幫助孩子最有效
  要讓孩子知道,他們因什麽而可愛
  讓孩子知道學習是他自己的事
  別把孩子的分數看得太重要
  [第六句]“你可真行,竟做出這種事!
  只當“參謀”,不當“司令”
  “早戀”不是洪水猛獸
  “賊”的帽子扣不得
  接納孩子的缺點
  想一想孩子爲什麽這樣做
  不要怕孩子吵架
  [第七句]“你又做錯了,真笨!
  允許孩子犯“錯”
  失敗後孩子更需要肯定
  你在給孩子傳遞什麽樣的信息
  拯救一個人的靈魂比制裁肉體更有效
  教育孩子是疏而不是堵
  告訴孩子每天做好一件事

[第八句]“一看你就沒多大的出息,將來就撿破爛吧!

  擺正期望的天平
  永遠不要對孩子說:你做不到
  做一位自信的父母
  孩子需要賞識,渴望被肯定
  給孩子一個機會,讓他去鍛煉
  驅除孩子心中自卑的陰影
  [第九句]“都是一樣的孩子,你怎麽就不如別人!
  教育孩子不應統一模式,要因材施教
  孩子不是一張白紙,不可隨意塗抹
  別讓孩子患上“習得性無助”
  告訴孩子:成功不在于角色的大小
  讓孩子成爲優秀的關鍵在哪
  讓孩子學會跟自己比賽
  讓孩子以他自己的速度成長

[第十句]“就知道玩,一提學習就沒了精神。”

  孩子最喜歡什麽樣的教育方式
  讓孩子把玩的心用在學習上
  讓孩子在寬松的環境中學習
  讓孩子適當地玩一玩電子遊戲
  不可剝奪孩子玩耍的權力
  玩出孩子的自信心

2010年11月30日 星期二

老師要教人性

搶食的薯條
髒亂的地板
未善後的書桌
是我要教育的人性

分享給別人的薯條
會善後容器的孩子
在混亂中自理好的好孩子
雖可貴卻不是我教出來的

外表是什麼?

是令人覬覦的表象
是阻礙升學的方向
是高不可攀的假象
是外貿協會的對象
是使人迷失的社會亂相


是到了年紀了才知道的真相
原來人生不是要求與某人相像     是要走自己的路

2010年11月27日 星期六

做事方法






生活道德與工作--阿基師怒飆廚師
比賽浪費食材 阿基師怒飆廚師


更新日期:2010/06/05 03:51 許俊偉/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許俊偉/台北報導】
「只要浪費食材,即便烹調技術再好,都稱不上是優秀廚師!」曾任多次國宴廚師的知名大廚「阿基師」鄭衍基,昨天擔任台灣美食展國內廚藝競賽評審,竟在廚餘桶內發現完整食材遭丟棄,當場「調教」參賽者要有「廚德」,不能浪費食材。

該項競賽昨天率先進行北區會前賽,十支參賽隊伍各有來頭,包括福華、圓山和華泰飯店等都組成團隊角逐「廚神」封號,未料卻遭阿基師當頭棒喝。

完整雞胸肉被丟棄 大廚直搖頭
昨天正當其他評審聚焦在參賽隊伍作品時,阿基師卻靜靜的一個人走進廚房,鎖定廚餘桶張大雙眼直瞧,赫然發現桶內竟有完整未被利用的雞胸肉、蝦漿和花枝漿等食材,忍不住直搖頭。

阿基師隨後在講評時心有所感的指出,料理競賽除了比廚藝,廚餘桶也可看出一名廚師的「道德」,直說食材和廚師的關係密切,浪費食材不僅沒廚德,也顯示廚師無法精準掌控烹調份量,他對著參選者大嘆:「每道菜只做六人份,廚餘桶內卻有十幾人份的廢棄食材,實在看不下去!」

他還語重心長指出,「參賽隊伍有公司出資,食材丟棄當然不痛不癢,但千萬別忘記,三餐無法溫飽的民眾還很多。」

要參賽者有「廚德」 籲納入評分
阿基師是國內知名主廚,專長廣東菜和果雕藝術,不僅上遍電視美食節目,日前剛受聘福容大飯店行政總主廚的他,節省踏實個性也眾所皆知,獨特評鑑觀點被認為相當值得廚師參考。
由於昨天的廚餘桶是各隊共用,還得再調錄影畫面才能確定是哪隊浪費食材,但阿基師直說,找出浪費食材隊伍後,即使積分第一名也會被他取消資格。

阿基師表示,希望今年經驗可做為明年參賽隊伍借鏡,也建議主辦單位明年應給各隊一個廚餘桶,並納入評分。

2010年11月20日 星期六

婚姻的一個數學概念

婚姻的成功
 取決於兩點:
一、找個好人。

二、自己做一個好人。
「如果這兩條沒有做到呢?」
那就變成4條了
一、容忍,幫助,幫助不好仍然容忍。
 二、使容忍變成一種習慣。
三、在習慣中養成傻瓜的品性。
 四、做傻瓜,並永遠做下去。
如果 
4條做不到,你又想有一個穩固的婚姻,那你就得做到 以下16
一、不同時發脾氣。
 二、除非有緊急事件,否則不要大聲吼叫。
三、爭執時讓對方贏。
 四、當天的爭執當天化解。
五、爭吵後回娘家或外出的時間不要超過8小時。
 六、批評時話要出於愛。
七、隨時準備認錯道歉。
 八、謠言傳來時把它當成玩笑。
九、每月給對方一晚自由的時間。
 十、不要帶著氣上床。
十一、他或她回家時,你一定要在家。
 十二、對方不讓你打擾時,堅持不去打擾。
十三、電話鈴響時讓對方去接。
十四、口袋有多少錢要隨時報帳。
十五、堅持消滅沒有錢的日子。
 十六、給你父母的錢一定要比給對方父母的錢少。
如果大家對這16條感到失望的話,那你  只有做好下面的256條了,總之,兩個人相處的理論是一 個幾何級數理論,它總是在前面那個數字的基礎上進行  二次方。」
愛一個人,要瞭解,也要開解;要道歉,也要道謝;要
 認錯,也要改錯;要體貼,也要體諒;要接受,而不是
 忍受;是寬容,而不是縱容;是支持,而不是支配;是
 慰問,而不是質問;是傾訴,而不是控訴;是難忘,而
 不是遺忘;是彼此交流,而不是凡事交代;是為對方默
 默祈求,而不是向對方諸多要求;可以浪漫,但不要浪
 費;可以隨時牽手,但不要隨便分手!
吃得好,穿得好,不如夫妻同到老……只要嫁得好,不必
 嫁的早,幸福甜到老。

做家事 考驗生活能力激發學習動機

棄台大 七年級生返七股養蚵 
生活中學習 是我們比較快將能力轉嫁到孩子身上的方式
一個賢慧的媽媽 與一個只會埋頭唸書的孩子 基本上是不會有交集的

北一女薛皓薰:土石流研究逼近博士論文

文.丁筱晶

天下雜誌第460期「她的生活幾乎都在做實驗!」就讀北一女高一數理資優班的薛皓薰的媽媽這樣形容, 從小五開始,就做一系列跟防治土石流有關的科展與研究,薛皓薰得獎無數的背後是對科學一股「玩」的拼勁。

遇到目前就讀北一女高一數理資優班的薛皓薰,才知道原來高一生的生活可以如此忙碌。
心之無障礙心之無障礙
先不去想辦不辦得到,最重要是勇於嘗試
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所有的顛沛流離,最後都由大江走向大海
剛忙完國樂團的比賽,回家又忙著寫作業、做小組報告到凌晨,留著一頭長直髮,穿著北一女綠制服的薛皓薰,就像一般正常的高中生,忙功課,也忙社團。
然而,薛皓薰的生活卻有一點跟其他高中生不同。
週末,往往是高中生補習的黃金時段。但薛皓薰的週末,卻固定到台大土木系劉格非教授的研究室,跟教授討論目前進行實驗狀況。一談,就是一兩個小時。
早在國中時,她為了做實驗,週末還通車到台中中興大學,回到家通常都晚上十點了。
「她的生活幾乎都在做實驗!」本身就是永和國小自然科老師的薛媽媽直說。 
白天上課、晚上補習,週末還忙著做實驗,難道不辛苦?「不會啊,因為這也是在玩!」薛皓薰大大的笑容,給了個意料外的答案。
那麼,她「玩」的究竟是什麼?
大興村災難激發研究動機
翻開二○一○年台灣國際科展得獎名錄,薛皓薰的作品「透水式攔砂壩的設計準則」,為二○○三年就引進台灣,但僅有一座的透水閘門,設計出在不同土壤結構下的模型。
這個橫跨地質與工程的作品,讓當時才國三的她,超越其他國內外高中的參賽者,拿下地球科學組的一等獎,更代表台灣參加第四十三屆香港聯校科展。
這個亮眼的成果,以及研究產生的原因,並不是靈光一現。
事實上,從小五開始,薛皓薰就開始做了一系列跟防治土石流有關的科展與研究。從土石流預警器、各種壩體的攔阻效益,到設計透水式攔砂壩,以及正在進行中的土石流的交通預警系統。
在過去五屆科展的基底上,薛皓薰研究層層深入。這龐大、耐力賽般的實驗歷程,全源自薛皓薰小學時回花蓮老家,目睹了光復鄉大興村遺跡。
大興村在○一年,被桃芝颱風引發的土石流滅村,造成二十人死亡,災難現場令她印象深刻。從小五起,薛皓薰和科展隊員就在永和國小搭起木板架的溝渠,對土石流展開漫長研究。
他們將砂、土、石以一定比例混合、加水至飽和,模擬出最容易發生土石流的坡度。他們還細部區分不同土體容易造成土石流的程度,並設計出七種警報器。
心之無障礙心之無障礙
先不去想辦不辦得到,最重要是勇於嘗試
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所有的顛沛流離,最後都由大江走向大海
這個第一次參加全國科展的作品,一舉拿下自然科第二名。
小六的時候,他們用竹籤、積木、冰棒棍、油土、木頭製做了人字壩、梳子壩、格子壩、封閉式壩體、通過式壩體等七、八種壩體,測試哪種攔砂、貯砂率最好。
同學戲稱「科展人」
然而,升上國中後,薛皓薰卻少了一起做科展的伙伴。她說,實驗常要用假日來做,特別像是暑假,幾乎天天都要整理實驗數據,但同學假日多半都要補習、讀書。
少了同伴,並沒有減少她繼續研究的興致。有次全家到溪頭森林區度假,薛皓薰發現目前台灣唯一一座,利用讓土石脫水而失去失去動力的透水柵,讓她非常好奇。
但由於這種水柵資料少,而且防治功能還有待改良,尚未在台灣普及。為了了解,她打電話到水土保持局請教工程師,輾轉透過介紹,前後跟著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段錦浩教授,及台大土木系的劉格非教授做實驗。
耗時一年多,她最後透過增加「篩分土石裝置」,改良了透水柵的功效,也讓她抱回台灣國際科展一等獎。
被同學戲稱「科展人」,保送北一女數理資優班的薛皓薰,其實對生物也情有獨鍾。談起養過的蟑螂、螞蟻、毛毛蟲,還有她認為「很可愛、很好摸」的馬陸,一臉興奮。未來想繼續走基礎科學研究的她,考慮走生物或地質。
「當然會持續做科展!」被問到未來,薛皓薰不假思索地說。她正進行的新研究,還是關於土石流,著重在土石流來臨前的交通預警系統。劉格非教授甚至調侃她的研究,「整理整理都可以寫博士論文了」。
做了五屆科展,薛皓薰的熱情沒有絲毫減退,反而在持續加溫中。

魔術師 劉謙: 魔術與科學都從神秘開始

文.馬岳琳

天下雜誌第460期一個好的科學家不是每天只會讀書而已,實際上現在的科學,在幾百年前都可說是魔術。

對許多華人而言,講到魔術師,從前想到的是曾把自由女神像變不見的美國魔術師大衛.考伯菲(David Copperfield),現在腦中會浮現的名字則是劉謙。
勇敢,走自己的路勇敢,走自己的路
堅持夢想的過來人,教你找到生命座標
打造將才基因打造將才基因
扎實打造將才實力,等待戰場的出現。
十二歲那一年,劉謙參加一項台灣青少年魔術競賽,曾由考伯菲手中拿下最大獎。如今三十四歲的他,已是國際魔術界最高榮譽梅林獎「世界魔術傑出貢獻獎」得主。不但連續兩年受邀在中國的春節晚會表演,更是第一位踏上美國拉斯維加斯、好萊塢,在魔術界表演聖地「魔術城堡」演出的華人魔術師。
科學的奧妙與魔術的奇幻曾同時吸引著劉謙,但因為特別喜愛「表演」,所以劉謙走上了職業魔術師的路。他從小愛看科普書、喜歡胡思亂想,身為家中獨生子,為了自得其樂,經常照著科普書上的內容細細研究實驗。又因為自尊心強,所以一旦決定成為魔術師,除了心理學、物理、化學、光學、色彩學等魔術專業,還拚了命的念語文、出國比賽、做國際交流、學行銷規劃。「因為既然要做,就要做到最好,不然我無法認同與接受我自己,」好強的劉謙說。
高中念的是自然組,卻因為重考當年認識了一位日本魔術師,想和對方做更進一步交流,因此轉念東吳日文系。劉謙說,如果不是因為認識這個日本魔術師,他會選讀的應該是服裝設計。
劉謙最近一直在思考的魔術,是如何從薄薄的液晶電視裡,毫無遮掩的直接爬出來。「從來沒人做過,我已經想兩年了,如果成功,效果應該會非常震撼吧,」劉謙笑著說。
在他還沒想出如何把自己變得比貞子還神奇前,先來聽聽魔術大師為什麼從科學實驗裡愛上魔術。以下是專訪摘要。
我小時候很愛逛書店,像《牛頓》、《哥白尼21》之類的科學雜誌和叢書,裡面就有科學實驗,比如用檸檬汁在紙上寫字,用火烤乾了後字就會浮現出來,原來酸性物質遇熱會變成茶色,這些都是我最喜歡搞的東西。家裡訂的科普雜誌裡的科學實驗,對小時候的我來說就像魔術一樣有趣。
實際上現在的科學,在幾百年前都可以說是魔術。
勇敢,走自己的路勇敢,走自己的路
堅持夢想的過來人,教你找到生命座標
打造將才基因打造將才基因
扎實打造將才實力,等待戰場的出現。
因為魔術從十七世紀開始流傳到民間,法國近代有一位魔術師叫Robert Houdin,他是一位鐘錶師傅的兒子,對機械的東西非常了解,同時也專精物理和化學。他把在那時還不普及的一些科學知識,應用在他的魔術表演裡,成為當時很轟動的一件事。
他是第一個把魔術帶入現代化的人,同時也是把魔術帶到劇場、人們開始買票看魔術表演的人。還不普及的科學原理,對一般人來講就是魔術,覺得是一種不可思議的現象,所以從那個時候開始,魔術師心裡就知道,只要是還沒普及的科學,就是可以當成魔術表演的項目。
科學的第一步一定是想像力
科學與魔術一直是息息相關的,比方說「想像力」。一個好的科學家不是每天只會讀書而已,因為真正偉大的科學,一定是現在還沒有普及的東西。如果人沒有想像力,無法想像人會飛,也就沒有飛機的發明,所以任何科學的第一步,一定是想像力。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The most beautiful experience is mystery。」人類體驗到最美麗的事情,就是「神祕」,他也是先從最神祕的世界開始想像,最後用科學的方法去驗證,這就是真正科學的精神,也是魔術與科學相通的地方:都是從神祕開始。
不過,科學家是為了造福人群,魔術師是為了娛樂大眾,這是根本上不一樣的地方。這個世界有很多娛樂大眾的方式,音樂、繪畫、藝術等,但魔術的方式比較特別,它是用一種「體驗神祕」的方式來娛樂大眾。
魔術就是把人的心帶回童年
從古至今,人們總喜歡看科幻電影、恐怖小說,而人會喜歡看電影,就是因為可以在短短的一、兩個小時內,體驗到另一種世界、另一種人生。而魔術是比電影還真實的一種超現實體驗,因為你不用透過螢幕,它是在你眼前活生生的發生,提供一種身歷其境的超現實體驗。魔術師的工作就是把人再帶回嬰兒時期的好奇心,當你面對眼前的事情不理解時,其實你的心境就跟回到童年是差不多的,這是為什麼魔術一直都會受到歡迎,因為他將你的心情帶回童年。
傳統觀念上,魔術師的社會地位並不高,但我從小自尊心強,受不了被人家看不起,原本也沒想過會做這一行,因為喜歡歸喜歡,我把它當成興趣,但大學畢業後,我發現好像沒什麼比這個更適合我。我的父母非常放任我去選擇我的人生道路,我很感激他們。一旦決定要做這行之後,就決定要做到好,所以我就想了很多方式與計劃。
勇敢,走自己的路勇敢,走自己的路
堅持夢想的過來人,教你找到生命座標
打造將才基因打造將才基因
扎實打造將才實力,等待戰場的出現。
其實這個行業也沒什麼了不起,但我就是想憑自己的力量做到了不起,所以一開始我就決定出國參加很多比賽,增加個人經歷。我非常注重國際化的交流,因為如果你要做的事情跟別人一樣的話,得到的結果也不會跟別人差太多,所以我一定要做一些別人沒在做的事。我大量收集國外原文資料、影像資料,跟國外一些頂尖的魔術師都保持連繫與交流,這是當時台灣魔術師比較少做到的。
我跟同行不一樣的地方
很多人以為魔術只是手指上的技巧,其實不是這樣。魔術是一種表演,表演是綜合的,除了物理、化學、光學、色彩學、服裝道具設計,魔術的中心精神就是心理學,你掌握觀眾的心理,就能把魔術的效果傳達出去。
語文也是一種國際表演所需的能力,此外,我還努力充實自己行銷、商業上的專業知識,我想這是我與其它同行比較不一樣的地方。
我的魔術靈感來自於周遭環境,日常生活中只要看到的東西,都可以去想像它跟魔術的連結、如何變化。像是我走在路上,看到一○一大樓,就會想,如果一○一彎成九十度,大家會不會嚇一跳呢。我很喜歡看電影,也廣泛閱讀,逛美術館、博物館,做創作的人都差不多吧。
發明新魔術的方法
我個人發明新魔術的習慣,是先給自己一個目標,看想做到什麼事情,再去想怎麼達成,有的幾年想不出來,有的可能下一秒就想出來了。對魔術來講,任何事都有可能,這就跟科學是一樣的,先從想像、憧憬開始,然後設定目標去達到它。愛迪生如果不想像打開燈就會亮的話,怎麼會有燈泡發明?一定是先想像的。
年輕人喜歡看我變魔術,因為魔術不用讓你枯燥的學習數學、物理、化學,它在表演中讓你不知不覺的就去探索這些基本原理。像是魔術有非常多光學原理,最常應用的就是玻璃入射角等於反射角的計算,當你要設計魔術時,你就自然得了解。
我想不管做哪一行都一樣,重點是讓自己的知識廣泛一點,目標無分大小,只要做得好,就是讓自己發光了,無論是不是站在舞台上

摘去標準答案的緊箍咒

文.洪蘭

天下雜誌第436期兩位美國學者花了六年的時間,歸納全球三千名科學家的特點,發現是「好奇」與「好問」;然而,這兩樣特質,正是所有孩子與生具備的,但為什麼最後成為科學家的人少之又少?

許多人恐懼科學,覺得它很深奧,其實科學就是生活的態度。
如何提升學習效果?如何提升學習效果?
資訊爆炸,如何孩子學習有最佳效果?
大腦的主張大腦的主張
什麼使洪蘭對教育如此熱情執著?
「用別人沒有想到的方法,看到別人沒有看到的東西,想到別人沒有想到的地方,如此而已」,我們一出生就在做發展心理學家說嬰兒是「天生的科學家」,因為嬰兒眼睛一張開就不停地在探索環境,他們觀察,尋找可能的解釋,檢驗這個解釋的成立,再做進一步的觀察:嬰兒常重複做同一動作,如把湯匙丟到地上,當發出「噹」的聲音時,他就高興的笑,因為他知道他的假設對了──硬的東西掉到地上會發出聲音,軟的玩具熊丟下去就不會。世界就是他們的實驗室,我們的祖先若沒有這種能力是活不到今天的。
好奇好問 人人都是科學家
那麼為什麼有的人長大後,會失去這個本能呢?兩位美國研究者問了這個問題,他們花了六年的時光,找出了全世界三千名科學家的特點,結果發現第一個特點是他們會把兩個看起來不相干的概念連在一起;第二是他們會打破沙鍋問到底,一直問「假如…會怎麼樣?」,「為什麼這樣做而不那樣做?」,直到自己完全明白為止,他們會親身去探索和體驗事情的上限和下限。研究者下結論說「強烈的好奇心,追根究底的好問(inquisitiveness)」區分了科學家和非科學家。
我們看到四、五歲幼稚園的孩子每天問:「他為什麼要哭呢?」,「貓為什麼要吃老鼠呢?」,「花為什麼會開呢?」,但是進小學後,他們就不問了,因為他們很快就了解老師在意的是標準答案,多問只會自討苦吃;到了高中,幾乎沒有學生開口了,每天考試都考不完了,哪裡還有時間去想為什麼,背下來應付完就是了。畢業出了社會進入公司後,小職員只能唯命是從,多問會被炒魷魚,何況早已習慣不去問為什麼了。
這是很可悲的現象,一個活潑有創意的孩子經過我們教育系統的「千錘百鍊」後,變成叫一下動一下的「不可燃人」(企業把人才分成三種,最上等為「自燃人」,不需要借助外力自己就可燃燒的人;中間的為「可燃人」,接近火就會燃燒;最下層為「不可然人」,靠近火也不會燃燒)。因此,要回復孩子天生科學家的本性要先除去標準答案這個緊箍咒,然後培養孩子敏銳的觀察力,再推廣閱讀使他有背景知識,能想到別人沒有想到的地方,最後他就能看到了別人沒有看到的東西了。
科學家的搖籃:自然與書本
所以科學思維的觀察力、形成假設的能力和驗證下結論的能力是循序而進的,缺一不可,我們的祖先有很好的觀察力,知道「入鮑魚之肆,久聞而不知其臭」,但是當時沒有足夠的大腦和演化知識,不知道大腦的資源是有限的,大腦存在主要的目的是使有機體生存下去。
如何提升學習效果?如何提升學習效果?
資訊爆炸,如何孩子學習有最佳效果?
大腦的主張大腦的主張
什麼使洪蘭對教育如此熱情執著?
當一個新的刺激進來時,大腦會馬上去注意它,一旦發現它不會威脅到我們的生命,大腦便把有限的資源投入可能會害我們、有危險性的新刺激,對熟悉的就不再處理,所以我們就不再覺得它臭了。因此,一個好的科學家必須兼備好奇和好問兩個條件,我們要讓孩子常常去接觸大自然,大自然最是變化無窮的,孩子很快會發現天地萬物時時都在改變,仔細比較今天和昨天看到的,觀察力就出來了。
形成假設的能力比較困難,因為它需要邏輯推理和背景知識。最早發現月球表面不是平的是伽利略,他用自製的望遠鏡看到月球上的黑影是一點一點的褪去,因此假設月球表面不是平的,是像地球一樣有山有谷的,陰影的面積會因太陽高度而縮減。一九六九年七月二十日,美國太空人登陸月球,證實了他的假設。
所以伽利略是先有觀察,看到月球表面陰影一點一點的褪去,再從生活的經驗中知道,太陽昇起時,物體的影子是慢慢褪去,直到日正當中,影子完全褪去,因此他做出月球不是平的假設,三百年後,太空人證實了他的假設。
影子的知識可以從生活上實際觀察到,也可從書中得到,因此閱讀很重要,閱讀使科學家不必親自去做每一個實驗而得到那個知識。別人窮一生之力做的實驗結果,我們只要花幾個星期把它讀進來,這個知識就是我們的,我們就站在他的肩膀上看的比他更遠了,科學要進步,知識沒有傳承是不可能的。當然,歸納的能力是畫龍點睛,結論下的不對則前功盡棄。
科學教育無他,去除孩子頭上標準答案的緊箍咒,恢復他好奇和好問的本能,歸真返璞,科學家就出現了。
(作者為中央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棄台大 七年級生返七股養蚵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

教學活動預告/教學行事曆